密碼:

王淦昌:“物理學是一門很美的科學”


微信圖片_20220609105510.jpg

德國留學期間因導師未采納自己的實驗建議而錯過了一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機會;提出探測中微子的建議得到成功實驗并成為1942年國際物理學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受國家秘密委派趕赴朝鮮戰(zhàn)場探測研究美國的炮彈武器;在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研究所發(fā)現反西格馬負超子;大漠戈壁隱姓埋名17年,參與領導和研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聯名提出和推動國家“863計劃”出臺實施……

他,就是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九三學社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王淦昌。

時光流逝,站在歷史的肩膀上回眸,近代中國不知涌現出多少愛國仁人志士和知識分子,他們鐵肩擔道義,挺直中國人的脊梁拯救中華民族于危難之際。出生于晚清時期,來自于江蘇常熟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子,一生功勛卓著、為國奉獻的王淦昌,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從政治腐朽、社會動蕩、列強欺凌的舊中國一路走來,王淦昌又有著與常人怎樣不同的少年?

艱澀求學路

王淦昌的父親,是一位刻苦鉆研醫(yī)術、勤懇行醫(yī)幾十年的鄉(xiāng)下郎中,在當地名氣不小。雖然居住在一個小村子,但王淦昌的家庭經濟生活比較富裕。在1907年王淦昌出生的時候,其父親已年過花甲,王淦昌作為家里最小的孩子,可謂“掌上明珠”。但不幸的是,王淦昌不滿4歲的時候,父親卻離世了。王淦昌不到13歲,母親也撒手人寰。

父親去世后,幼小的王淦昌也就失去了歡樂幸福的童年。母親和外婆是他在情感上最為可靠的依賴。上過兩年私塾后,母親便將8歲的王淦昌送去離家十多里路遠的一所新式洋學堂上小學。為了用功學習,加上回家的路途較遠,按照母親的叮囑,王淦昌從讀一年級就開始住校,獨自照顧起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且一個月才徒步回一次家。

1920年秋天,王淦昌小學畢業(yè)。自幼聰明好學、學習成績一向優(yōu)異的他想繼續(xù)學業(yè),但母親去世了,除了外婆以外,年僅13歲的王淦昌實際上已經沒有了一個至親的親人。好在當家的大哥還是支持他的學業(yè),又得益于一個在上海浦東中學任教務主任的遠房表哥的幫助,王淦昌去了上海浦東中學上學。當時的浦東中學,是由一位因從小失學而吃了不少苦的名叫楊公斯的商人用自己的積蓄創(chuàng)建的,目的就是讓貧苦的孩子也能進校讀書。

在浦東中學念書的日子里,生活上極其艱苦。據王淦昌在大科學家講的小故事叢書——《無盡的追問》一書中回憶道:“花錢得向大哥要……他(大哥)對我要求很嚴格……所以,每次都只給我一點點……吃飯只能按最低水平,一點零食也不敢買。有一次看見同學們買小月餅吃,我也想買點來嘗嘗,可是摸摸口袋,空的,只好走開了?!痹谄謻|中學,王淦昌的遠房表哥從學習、食宿等方面都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后來他在回憶中寫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這份恩情。”

愛上物理學

1924年,中學畢業(yè)的王淦昌,先后到一所英文專修學校、汽車學校分別學習了半年的英語和駕駛技術。英語是他中學最喜歡的一個科目,到汽車學校學開車是為了有一門技術。但對于報國心切的王淦昌來說,這僅僅是他中學畢業(yè)后暫時的權宜之計。1925年夏天,他便以優(yōu)異的成績如愿以償考上了清華大學,從此便踏上了物理研究的道路。

進清華的第一年,王淦昌對化學、物理都非常感興趣,最開始是迷上了化學實驗,一進實驗室便興奮到如癡如醉。后來因為物理系葉企孫教授過人的學術本領和講授水平,以及對王淦昌的關懷與鼓勵,進清華一年后,在分科中王淦昌選擇了物理系,后來又得到物理系吳有訓教授的悉心指導。葉企孫和吳有訓兩位教授,都是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們也正是王淦昌走上物理學研究道路的啟蒙老師,為王淦昌后來留學深造和在物理學研究領域取得的成績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清華大學學生年代開始,王淦昌不僅僅是走上研究物理學的道路,更是深深地愛上了物理學。于他而言,搞物理學研究就是一種美。他后來當老師的時候,總是說:“物理學是一門很美的科學,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她研究的對象。她尋求其中的規(guī)律,這是十分有趣味的?!?997年,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邀請王淦昌寫一本關于他自己故事的書籍,他在書中用同樣的話寄語小朋友——“物理學是一門很美的科學,有趣極了?!?/p>

拳拳愛國心

“你要像岳飛那樣,胸懷大志,精忠報國?!贝蛐⊥馄啪统=o王淦昌講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故事,王淦昌也打小就將外婆的話記在心里。做一個像岳飛那樣的人,成了他兒時的一個夢想。

在王淦昌的少年時代,他做了兩回“岳飛”。一次是五四運動,另一次是五卅運動。1919年5月4日,以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為導火索,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fā),幾千名青年學生上街游行,高呼“還我青島”“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全國各地也紛紛響應,積極行動,罷工、罷市、罷課、上街游行等接連不斷。還在讀小學的王淦昌,手里高舉著小旗,喊著口號,走在游行隊伍里,當了一回他心目中的“岳飛”。

1925年5月30日,以在上海的日本資本家打死中國工人顧正紅為導火索,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一場震驚中外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卅運動爆發(fā)。此時的王淦昌正在汽車學校學開車。運動爆發(fā)后,他抱著一捆反帝的傳單,加入游行隊伍,一邊走一邊散發(fā)。在游行中,他被一個力氣很大的來自印度的巡捕抓捕,由于王淦昌體質瘦弱,被鉗著動彈不得。險中生智,他反向巡捕宣傳道:“我是為祖國的命運而斗爭,你卻為侵略者效勞,如果這事發(fā)生在你的祖國,你能抓自己的同胞嗎?”巡捕深受觸動,便將他帶到一個偏僻的地方放了。這年夏天,王淦昌報考了清華大學,踏上了一生為之奮斗的科技報國之路。

“科學雖然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現在我的祖國正在遭受苦難,我要回到祖國去,為她服務?!薄拔以敢陨碓S國”……是的,無論是留學歸來報效國家,還是肩負重托遠赴茫茫戈壁隱姓埋名17年,參與領導和研制“兩彈一星”……王淦昌就是他從小想做的那個“岳飛”,胸懷大志、精忠報國。

(作者為九三學社貴州省委會宣傳處干部謝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