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

周培源與云南的不解之緣


作者按:本文是為紀念周培源先生誕辰120周年而寫,刊發(fā)于《中國新聞》報2022年8月31日第十六版“同舟紀事”,刊發(fā)時略有刪改,現(xiàn)將原文登出,供研究參考。

2022年8月28日是著名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九三學社杰出領導人周培源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赝壬黄椒驳囊簧?,曾在不同時期與彩云之南結下不解之緣,至今傳為佳話。

與白族同學施滉交好 帶來政治啟蒙

1.png

△清華甲子級同學畢業(yè)合影,二排左四施滉,最后一排右四周培源

周培源先生1919年考入清華學校,插班進入甲子級(1924級)學習,與1917年考入清華的云南洱源人施滉成為同學。在清華就讀期間,先生與施滉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先生說施滉“為人正派、穩(wěn)重,關心國家大事,我很欽佩他”。

1924年初擔任級長的周培源先生推薦施滉接任級長,大家一致同意,因施滉到廣州拜會孫中山先生,后又回云南省親,很晚才回學校,級長一職只好改由他人擔任。

1924年先生與施滉等六十余名同學赴美留學。1927年3月施滉與妻子羅靜宜在美國加入共產黨,邊讀書邊開展革命斗爭,生活非常清苦,先生曾多次給予接濟。1927年國內發(fā)生“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消息傳到美國,國民黨美國支部中的右派乘機鼓噪,在旅美華僑和中國留學生中進行分裂破壞活動。據(jù)周培源先生回憶,“施滉是中國留學生中第一個站出來堅決反對蔣介石的”。

施滉以個人的名義先后發(fā)表了10篇聲討蔣介石罪行的宣言,并在當年夏天在斯坦福大學舉行的中國留學生夏令集會上發(fā)表演說辯論。會上,學生分成了擁護和反對國民黨的兩派。周培源先生在施滉、冀朝鼎、徐永瑛等同學的影響下,毅然站在反對國民黨的一派中。先生在《畢業(yè)六十年——懷念母校三位最早的共產黨員》一文中曾回憶“他們向我詳細介紹了‘四·一二’事件真相,我的政治啟蒙教育是從那年夏天開始的?!?/p>

施滉回國后,先后在上海、香港、北平等地從事黨的工作,后因叛徒出賣被捕,壯烈犧牲。施滉在北平時曾與周培源見過幾次面和通過信,并請周培源幫忙代收反帝大同盟寄來的國際刊物。

1949年4月29日,在清華大學解放后的第一個校慶日,周培源先生與清華甲子級部分在京校友為施滉烈士在清華園立碑。1950年1月3日在周培源、徐永瑛、冀朝鼎等7位校友建議下,清華大學校委會,在圖書館內建立施滉紀念碑。

2.jpg

△清華大學施滉紀念碑

滇池邊開創(chuàng)研究新領域

3.png

△九三學社全國傳統(tǒng)教育基地昆明周培源舊居

1936年至1937年,周培源先生休假赴美國,在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院從事理論物理的研究。1937年,假滿回國。不久,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7月底,平津淪陷;8月,侵華日軍開進清華園。先生受梅貽琦校長之托,安排學校南遷,曾先后任長沙臨時大學和昆明西南聯(lián)合大學物理系教授。

4.png

△周培源一家在昆明龍門村

周培源先生一家到昆明后,先住在大觀樓附近的馬家花園。1938年9月后為躲避日本飛機轟炸,便搬到西山龍門腳下滇池邊山邑村一座空閑的房子住下,一直到1943年初先生再次赴美從事湍流理論研究和魚雷空投入水的戰(zhàn)事科學研究為止。

5.png

△周培源騎馬照

6.png

△邵循正(前排右一)、李繼侗(前排左一)在周培源家作客時留影

周培源先生對昆明有著深厚的感情。1985年先生到昆明參加中國物理學會物理教學研究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期間,專程到西南聯(lián)大舊址——云南師范大學參觀,在與師生的座談中,他曾深情地回憶“我對昆明有著深厚的感情,我一生中最困難的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在西南聯(lián)大度過的。我住西山三清閣下邊俗名叫龍王廟的一個村子里,到聯(lián)大上課有二十公里,坐船到篆塘要走三、四個鐘頭,路又不好走,我就買了一匹滇西馬,騎馬到學校上課。每天早晨六點起來喂馬,七點多鐘出發(fā)。還要騎著馬去買菜,牽馬送孩子上學,各方面都很艱苦。我過去是搞相對論的,搞愛因斯坦引力論的研究,我到昆明開始搞流體力學,就是湍流理論。”“我不是自吹,因為是回到昆明老家,我講的是實話,我這一輩子所有的題目都是自己找。”周如蘋女士在《昆明情結 ——憶父親周培源與任之恭諸先生》一文中寫道“父親母親常常懷念云南的生活,正是因為這一段日子是他們一生中特別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全家與昆明人共患難的日子,是他們一生中最困難的一個階段?!?/p>

7.png

△周培源在云南時使用的平柜、桌子與皮箱(重慶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館藏)

為大西南連片貧困地區(qū)脫貧鼓與呼

10.png

△1992年周培源致函中共中央,建言大西南連片貧困巖溶地區(qū)脫貧與振興經濟

開發(fā)大西南、保護大西南,為大西南巖溶地區(qū)區(qū)域發(fā)展鼓與呼,周培源擔任九三學社中央主席后對包括云南在內的西南巖溶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開發(fā)大西南這一參政議政重要課題是周培源先生首先提出來的。上世紀80、90年代,當人們紛紛涌向經濟發(fā)展條件優(yōu)越的東南沿海地區(qū)時,九三學社中央卻把目光堅定地投向大西南。1991年至1992年,九三學社中央委托九三學社云南省委開展大西南巖溶地區(qū)脫貧與經濟振興的專題調研。1992年時任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主席的周培源,在九三學社云南省委調研報告的基礎上,形成《大西南連片貧困巖溶地區(qū)脫貧與振興經濟建議報告》致函中共中央。

《報告》指出:我國西南部巖漠擴化速度驚人,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存和發(fā)展;建議黨和政府把我國西南部巖溶貧困地區(qū)列入90年代重點脫貧開發(fā)計劃并建立大西南連片貧困巖溶地區(qū)脫貧與生態(tài)建設試驗示范區(qū);走“資源開發(fā)與環(huán)境整治”相結合,“種養(yǎng)加”“農科教”相結合的路子;寓保護于開發(fā)之中,以開發(fā)促整治;依靠和調動內力,巧借外力,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上下功夫,在狠抓解決溫飽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把扶貧開發(fā)轉入以發(fā)展商品經濟為主要目標的經濟開發(fā)階段。周培源的建議得到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批轉國家計委和有關部門論證,列入國家“八五”計劃。

這些建議在今天看來仍具有參考價值,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欣喜地看到,包括云南巖溶地區(qū)在內的全國各大集中連片貧困地區(qū)已經全部擺脫貧困,正在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勇前進,這或許就是對周培源先生等九三學社前輩先賢最好的紀念。

參考資料:

1.周培源《畢業(yè)六十年——懷念母校三位最早的共產黨員》

2.《中共云南黨史研究資料 第3輯 施滉》

3.周如蘋《昆明情結 ——憶父親周培源與任之恭諸先生》

4.蘇琳、戴紅、侯艷華《九三學社:情系喀斯特》